砷中毒的症状
文章来源: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 发布时间:2025-05-28 15:03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在正常情况下,人每天从食物、水、空气中摄入的砷的总量为100微克左右,而每天从粪便、尿、汗和乳汁中排出的总量也是100微克左右,因此不会引起砷中毒。但当机体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时,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危害。砷一般从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经胃肠和肺脏吸收,散布于体内的组织和血液中。砷排出比较缓慢,它可长期在体内蓄积。其毒性是阻碍巯基有关酶的作用,如三价砷可以与机体内酶蛋白的巯基反应,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酶失去活性。因此三价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过量砷的摄入还可使细胞正常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胞死亡。首先是损害神经细胞,可造成神经衰弱和多发性神经炎。同时,砷进入血液循环后,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壁,造成组织营养障碍,使其通透性增强、麻痹。
砷中毒按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大类型。
(1)慢性砷中毒
慢性的中毒是由于长期摄入低剂量砷,出现不同程度的人体病理或临床损害的疾病过程。其症状常表现为体弱、疲乏、记忆力下降,并且普遍出现躯干色素异常等皮肤病变,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特异性,因此可作为慢性砷中毒指标用于诊断。此外,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手足麻木、感觉障碍等多发性神经炎及癔症高发现象也是慢性砷中毒的常见表现。另外,慢性砷中毒还伴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2)急性砷中毒
咽喉、食管有干燥感觉,头痛、腹痛、呕吐、腹泻米汤状稀便(有时带血),肠肌痉挛、
血压降低、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死亡。